读书:从《周易·家人》卦看儒家齐家之道
家人【卦三十七】 巽上离下(风、火)
【 家人:利女贞。
初九:闲(1)有家(正道持家),悔亡(无忧)。
六二:无攸(无有)遂(遂心成就),在中馈(敬事养家),贞吉。
九三:家人嗃嗃(2,音贺贺,唠叨报怨),悔厉,吉。妇子嘻嘻,终吝。
六四:富家,大吉。
九五:王假(至)有家,勿恤(无忧患),吉。
上九:有孚(信)威(权威)如,终吉。
《彖》(卦辞)曰:家人,女正位乎内,男正位乎外。男女正,天地之大义也。家人有严君焉,父母之谓也。父父,子子,兄兄,弟弟,夫夫,妇妇,而家道正。正家而天下定矣。
《象》(卦象辞)曰:风自火出,家人。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。“闲有家”,志未变也。“六二”之“吉”,顺以巽也。“家人嗃嗃”,未失(3)也(尚无伤);“妇子嘻嘻”,失家节也。“富家,大吉”,顺在位也。“王假有家”,交相爱也。“威如”之“吉”,反身(需要自我反省)之谓也。】
据国内外考证,《易经》作者起码包括文王与周公,旨在联系天(易的象形字为上日下月,代表阴阳天地)人(易,治理、变化)之道,生发“修身齐家处事治国”理念。《易经》为儒家六经之首,其解释经文主旨的卦辞(《彖》)与象辞(《象》),按《史记》出自孔子,不排除亲传弟子有所发挥。
《易》每卦由上下两个八卦组成,从下到上的阴或阳爻,奇数位置为阳爻得正,偶数位置为阴爻得正,与阳爻(—)、阴爻(- -)符号中横杠数对应。所以,解读《易卦》,要通盘考虑上下八卦组成,爻的顺序,每爻是否得正位,上下卦中对应爻是否阴阳互补照应,天道阴阳互相转换、过犹不及的道理等。
阳爻以“九+序号”标注,阴爻取“六+序号”。九阳最盛,老阴为六。所以“九阳真经”是阳气极盛的内功心法,而所谓“九阴真经”,表示金庸大侠大约不太了解《易经》旨义。
从历史演变出发,《易卦》自然反映了周以前先民的巫卜文化内涵,但就《易》的成就而论,更重要的是其超越时代,体现了经典独立概率概念,有意无意中折射出二进制的逻辑演绎,因此不仅令包括孔子的圣贤们重视,也是易经在海外影响深远的重要原因。哪怕玄幻小说如英国物理出身的作家菲利浦·珀尔曼写的《北极光》三部曲,都要把《易经》作为解读自然密码的天书来对待,也是我多年前能于圣诞节期间,一口气读完三部曲的动因之一。
书归正传,“家”是儒家仁政道德观的最基础核心单元,齐家是修炼并体现君子治国经世能力的必修课。严格说,在孔子看来,个人忠恕信义名节、身家性命,比什么都重要,所以才会提倡“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”,甚至设想过大道不行时,带上子路,飘洋海外(“道不行,乘浮桴于海,从我者其由与?”)。“家人”卦,上卦为风,下卦为火,火起风动,风风火火,兆示家庭兴旺。
从第一阳爻(初九)开始,演绎君子齐家的过程哲学。君子修身而后齐家主外(九五阳爻在外得正),齐家之始,就要坚守正道,一定要有贤德妻子主内(下卦,六二阴爻正位居中),家庭才有希望吉利兴旺。所以不要单纯埋头读书,还要抬头看路,追求到“窈窕淑女”,实现“之子于归”,才好保证“宜其家人”。而君子要按照孔夫子的说法,敬重贤妻,爱护子女,努力养家(在中馈),才是正道(既贞且吉)。初九/六二顺序表示,君子打基础在下,敬贤妻而能正(贞)内务,含孔子主张敬妻子(《孔子家语》)而夫唱妇随之意。
九三爻,君子继续努力(阳爻兆示添子),治家真不容易,难免家人唠叨不满,所以君子要有忧患意识,“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(曾子语)”(悔厉),才能及时止损。否则老婆孩子嘻嘻哈哈乱了方寸,就麻烦了。
越过了这道坎,六四阴爻得正添顺,家境小康殷实,吉祥。乘势而进(九五阳爻),家庭和乐美满,无忧少虑。
上九阳爻非正位,兆示君子不要满足齐家成就,时刻不忘反省自律,才能常葆威信,受家人(乃至社会)爱戴景仰,加持家庭兴旺美满,一路吉祥如意。
自注:
(1)閑,《康熙字典》【說文】从門,中有木。【廣韻】防也,禦也,法也。
閑有家:【疏】正義曰:治家之道在初,卽須嚴正立法防閑也。
(2)嗃嗃(音贺贺),结合上下文,“嗃嗃” 与“嘻嘻”都是相声辞。作“嘀嘀咕咕报怨”,似更合理。
(3)失,按《康熙字典》【說文】縱也。一曰錯也,過也,遺也。【書·泰誓】時哉弗可失。【杜甫詩】雖乏諫諍資,恐君有遺失。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弋質切。與佚(逸)同【莊子·應帝王】自失而走。
【荀子·哀公篇】其馬將失。【六書本義】與佚軼通。
由于古字往往从半个字开始向定型词意字形演化,造成诸多误解。从《象》辞用两个“失”来看,统一在“遗失,失守”,意思似更通顺。否则,短短几句话,一个字作两个字形字义解,难免感觉不通。古文献古字典各种相互矛盾注解,与金庸《侠客岛》中功法注解繁复,有一拼。
----------------邵老师随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