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易》巽卦:君子谦逊申命行事之道

发布时间:

2022-04-09 10:05

【摘要】:

  【 原文】巽:小亨,利有攸往,利见大人。

  《彖》:重巽以申命。刚巽乎中正而志行,柔皆顺乎刚,是以“小亨,利有攸往,利见大人”。

  《象》:随(顺)风,巽;君子以申命行事。

  “进退”,志疑也;“利武人之贞”,志治也。

  “纷若之吉”,得中也。

  “频巽之吝”,志穷也。

  田获三品,有功也。

  九五之吉,位正中也。

  “巽在床下”,上穷也;“丧其资斧”,正乎凶也。

  《爻》:初六:进退,利武人之贞。

  九二:巽在床下,用史、巫纷若吉,无咎。

  九三:频巽,吝。

  六四:悔亡,田 (畋猎)获三品。

  九五:贞吉,悔亡,无不利;无初有终;先庚三日,后庚三日,吉。

  上九:巽在床下,丧其资斧;贞凶。

  《周易》解卦,贵在传达儒教主旨,整体上要与孔子解卦大纲《彖》、《象》一致才是。我见《度娘》上关于巽卦的解释,大概受了“利武人之贞(征)”、“田(畋猎)获三品”的影响吧,把本卦演绎成了敌对双方“庙算”的因应过程,可见“兵家诡道”在后世影响之烈。

  儒家六经之首《易》,重点在于“修齐平治”哲学伦理,孔夫子敬鬼神而远之,不谈论“乱力怪神”,所以他对《易》的算命成分,仅用于借题发挥而已。愚见儒教所至高者,也就是子贡感觉不好理解的“天道命理”,涉及儒、道求同问题,以平衡化解老子无为出世与儒家有为入世的矛盾。读《论语》见仁义,孔子仁政最高境界就是尧舜无为而治的公天下模式,其实旨,如《淮南子》所说,在于顺应天道自然之理,顺势而求有为,而不是《庄子》之写意图景:狂野之中,古树之下,身心两忘,“躺平”而梦蝶,哪管是庄周还是蝴蝶呢!

  八卦之“巽”,以阴爻居下承接双阳,为“柔顺以刚”之象。巽,如风,因物而俯仰,风行天下,顺风顺水,“申命行事”。其音义借指包括:顺(利,应,随),(谦)逊,(重)申,申(命)。二巽相叠,逊之又逊,柔顺有加,按《易》喻阴于阳,阴阳平衡的本质理念,要注意“刚巽乎,中正而志行”,喻阳刚于阴柔逊顺,才算得巽卦要义,有“柔皆顺乎刚”之利(亨),“利有攸往,利见大人”,上达下顺而兼利天下。

  巽道修炼的过程哲学,反映于自下而上、逐步发展的各爻之中:

  初六,最下方第一阴爻,居奇数位“不得正”,在下而承阳,战战兢兢,进亦忧退亦忧,这时需要加强自信(就如“武人出征”然)才成。

  九二:阳爻居下卦之中、处偶数位置而不得正,说明还是有些缺乏自信,不免感觉像屈身床座之下一样卑微。但君子只要像史祝那样,敬天地事鬼神(祭祀神明,遵守吉卜),遵守天道仁善信义,则可以吉祥无灾、逢凶化吉。

  九三,阳爻得正,可能有过于表现谦逊之嫌(频频示巽/逊),显得有意表演、不够真诚,不利(啬)。本爻的宗旨,在于“诚”为大德之本,真诚是福。愚见孔子儒道之至旨,贵在顺应自然,以道家无为心态追求儒家有为境界。

  六四,阴爻得正,因谦逊顺势发乎内心,故“悔无”(无悔),近“大人”(九五阳爻)、有收获(畋猎获三品),功名事业趋于兴旺。

  九五,阳刚居中且得正,君子德位相匹。文质彬彬,柔中有刚,将逊顺之道发挥到了极致:上仁而下信,为君者穆穆皇皇,为臣者济济朝堂。所以才会哪怕“无始”(初六不正)也会“有终”(九五“得/德”正)。

  古时以天干记四季:甲乙惟春;丙丁惟夏,夏日又有“戊己”(中央戊己土)之名,喻其为“四季阴阳转换”之枢纽;庚辛惟秋;壬癸惟冬。农耕社会,土里刨食、惟土为重,春播夏种秋收冬藏。庚为秋季前半部分,是接近收获的季节。所以,古人有借庚音为更(变更)之说(参见附注)。庚/刚,近音借义,秋季“万物庚庚(刚刚的)”,有收获满满之象。

  上九,“巽在床下,上穷也”。逊之又逊,过犹不及,反而有前功尽弃(失“资”)、错失君子平治机会、丧失开拓之“斧”之忧。

  所以,孔子解卦,重在君子能安时顺命。君子安仁,忠恕为道,信义为体,守诚远佞,才会哪怕错失于“始”,输在起跑线上,也要追求“有终”:尽力气达乎申命、有所作为,追求“达则兼济天下”,不然则“穷则独善其身”。孔子儒教若落实于“顺势而求有为”,追求与“天道”同流,“按客观规律办事”,顺道则省力多功,即可以“负阴抱阳”、喻有为于无为之中,可见《庄子》中关于“孔丘得道”的寓言,也在在隐喻顺势为“仁义忠信”、践行“修齐平治”,与老子之“道”未必相左。

  注:

  床:《說文》安身之坐者。

  巫:巫觋,女巫为巫,男巫为觋。

  祝、史:司祭祀之官。

  纷若:纷然,纷纷。

  “重巽以申命。” 陆绩:“巽为命令。重命令者,欲丁宁(叮咛)也”。

  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朗传》:“是以唐虞之设官分职,申命公卿,各以其事,然后惟龙为纳言,犹今尚书也。”

  庚,《康熙字典》【玉篇】庚猶更也。

  【易·巽卦】先庚三日,後庚三日吉。

  【本義】庚,更也。事之變也。先庚三日,丁也。後庚三日,癸也。丁所以丁寧於其變之前,癸所以揆度於其變之後。

  庚位西方,象秋時萬物庚庚(刚刚)有實也。

  【釋名】庚,剛也,堅强貌也。

 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邵老师随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