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经》杂议之“从正确认识自己出发”

发布时间:

2021-02-03 10:00

【摘要】:

   【知人者智, 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 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, 强行者(努力践行)有志。不失其所(根本)者久。死而不亡者寿。】

  从修道之路感悟人生:人之患莫过于不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,更遑论战胜自己。即时能像楚霸王那么勇力撼山,也不能够抓住自己头发,把自己摔上树梢。

  就算“对镜自览”这么个简单的事情,你也很难下意识中体会到“镜像”反转造成的种种误会:不信的话,尝试对着镜子给自己理个发看看,你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映像当成服务对象,推剪方向该左则右,该前则后,有种左右互搏的尴尬。

  再说了,人生能够励志践行已经不易了,又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“能留下长远惠人之福,才算是万寿无疆”?

  【善行无辙迹;善言无瑕谪(口舌是非);善数不用筹策;善闭无关楗(门栓)而不可开;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。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。是谓袭明(内蕴圣明)。故善(善于为)人者,不善(喜欢)人之师;不善人者,善(喜欢)人之资(资源/资质、借鉴)。不贵其师,不爱其资, 虽智大迷。是谓要妙。】

  这一段依靠类比阐述大道,用字简约,同字异用,充分彰显中文艺术语言特质,几近“玄之又玄”。所以,前人解释五花八门,有点“道得人人意中语”的意思,拙见需统一到逻辑及道德经“圣人无为,道法自然,不着意依靠物力”的主旨上。

  圣人为而不恃,大道无形,就像善于行路者,有“草上飞”轻功,不留痕迹;善于说话者尽可能少说话、少造口舌孽;善于计算者不需要算筹,心算可也;善于闭门者不需要依靠门栓就行,善于打结者不必依靠绳子(靠道行吧)。

  所以,圣人之所以高明,就在于不假物力,就可以广施善缘、拯救万物。

  从做人的角度看,善于为人的圣人,自己无师自通,也就不会好为人师;不善于为人者,倒是更看重别人的资质、资源。圣人对师、资全不看重,彰显大智如愚之妙啊!

  可惜常人达不到这种无师自通的境界啊,我们这些选错“老师”职业的人,能够做的就是顺其自然,对学生慈眉善目,因材施教而已。

  【夫唯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恶之。故有道者不处。君子居则贵左,用兵则贵右。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。不得已而用之。恬淡为上,胜而不美。而美之者,是乐杀人。夫乐杀人者,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。吉事尚左,凶事尚右。偏将军居左,上将军居右,言以丧礼处之。杀人之众,以哀悲泣之。战胜,以丧礼处之。】

  中国主流先哲,贵乎天道好生之德,主题上是反对战争的。即使是兵家孙子,也开宗明义指出虽然武备对于保国安民十分重要,但是统治者要切记“兵者为凶器,圣人不得已而用之”。乐杀人者则人乐杀之,天不容之,故“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”!

  道祖本章更把武力取胜与办丧事划等号,所以上将军尚右主杀伐,君子尚左同天道之“阳”面。

  也许是天意吧,古人把左手定位“阳”,与后来解剖学确认的心脏位置合拍,提供点燃生命之火;阴侧为右,对应肝脏杀伐除毒之器。

  邵若愚曰:“兵以济难,犹如毒药,不可为常。君子居则贵左,左为阳,阳主生。” 中国人以左手为上,意在崇尚和平、和谐,与一神教尚右传统形成鲜明对照。中国古代的神道体系与古希腊/印度类似,群星灿烂、各具神通,依靠精英集体领导。而一神独领风骚、唯一正确,自然鼓励一统江湖、搞帝国主义。这通议论曾作为酒吧下酒话头,说于笃信基督的希腊物理学同事,以支撑古希腊存在准议会制度、中国西周初期有过短暂周召(邵)共和的民族神教信仰基础。一神专政的历史性后果,十足反映于中世纪黑暗宗教压迫、十字军东征掠夺。同事叹道,“我得找长老给消下毒…” 可见老子不主张“明民”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
  【将欲歙(xi1, 闭、合)之,必固张之;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;将欲废之,必固兴之;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。是谓微明(精明)。柔弱胜刚强。鱼不可脱于渊,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】

  此章粗看似乎在教人修身保命所必备(必固)的机巧,所以信徒们往往在对立统一上求解,大概是相信道祖不屑诡诈心机吧。

  古人说话似乎灰度范围比较宽,有用“似、或”表示肯定,也就不妨用“必固”表示“应该可以考虑”吧。

  真正的智慧是凡事尽量避免硬碰硬:就如要想关闭彻底,不妨先朝开的方向使点劲(水管工技巧:反向适度松动以创造运动条件,通过角动量变化率实现力矩增益);要想削弱甚至战胜敌人,不妨在自身实力差距较大时,先给他示好“结盟”。“以柔弱胜刚强”才是修身保命的不二法门。就算是九阳真经,也讲究“他强由他强,清风拂山岗”嘛。

  所以,是鱼就不要试图脱离深渊,就算国家有真正的杀器,也不可在别人面前牛气哄哄地瞎卖弄,那是找死啊!韬光养晦方能够有机会培根固本以弱胜强。想当年千古一帝李世民通过“玄武门事件”上位伊始,就碰上东突厥大军上门欺凌,还不是忍辱负重,签了城下之盟,为四年后一举灭敌国赢得了保民兴国的宝贵时间?!
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------邵老师随笔